政经1号︱有“新”、向“新”、用“新”,江苏这场调研饱含“新意”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4-12-23文章来源: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陆

冬日江苏,步履不停,稳健向前,处处是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。

12月4日,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常州调研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和人才社区。他强调,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,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
农村有“新”,走好乡村振兴之路

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可视化“齐上阵”,如今,在江苏广袤的田野上,智慧农业成熟结果,通过开发新品种、发展新路径、推广新产品,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强劲推动力。

本次调研首站,信长星来到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,了解乡村振兴新进展、群众生活新变化。在草莓种植园,他强调,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,要坚持走科技之路、质量之路、品牌之路,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,带领群众增收致富;在东南村的好得工具有限公司,他希望企业再接再厉,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。

草莓是东南村的特色农业,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品种,因为采用高标准种植技术,不打任何农药,很受欢迎,一到采摘季,引得周边游客齐来品尝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东南村还以稻米产业为基础,发展适度集约化、规模化、机械化的现代农业,将传统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,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。村里生产的“夏墅”牌软米,通过了“有机产品”“绿色食品”认证,荣获了江苏省“名优产品”称号。

“科技进步”和“乡村产业振兴”,是信长星对东南村的要求,也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以贯之的追求。

近年来,江苏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、现代化、智能化水平,发展智慧农业,打造特色产业“金名片”。前不久,在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农场,一台全长200米的新型平行行走式水肥药一体机在田间穿梭,为播种的小麦进行精准喷灌。高效模式的作业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,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,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。

白马湖农场的成功实践也是全省智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生动写照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统计,江苏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达51.2%,位居全国前列。面向未来,江苏还将加快高效绿色智能装备推广应用,有力有序分类推进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、农产品加工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,实现信息技术向产加销各领域、上下游各层面渗透,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西夏墅镇被誉为“中国工具名镇”,是全国切削工具的主要产地。位于东南村的好得工具有限公司,是一家专业从事硬质合金刀具铣刀、钻头、非标刀具的设计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企业,产品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、风电传动、模具、IT等各类先进机械加工领域,为很多国内外知名500强公司配套,如一汽大众、德国博世汽车零部件、上海通用等。企业发展态势不仅良好,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,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,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了很大贡献。

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。在夯实农业智慧发展之基上,江苏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,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村镇、农业产业强镇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打造有特色、有认可度、有竞争力的“金名片”,让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、留给农民。同时,江苏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精耕深耕特定细分领域,培育更多具有行业话语权的“单项冠军”企业,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。

企业向“新”,数智赋能发展蝶变

40秒钟,在新势力造车企业理想汽车的生产线上,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;4小时,可在以常州整车基地为半径的长三角区域,实现邻里链上配套。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脉动和活力,了解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生动实践,常州是一扇重要“窗口”。

此次调研,信长星就来到了位于常州的恒立精密工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恒立精密),在听取企业科技创新、生产工艺、市场开拓等情况介绍后,他勉励企业瞄准科技前沿,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,加快产业前瞻布局,厚植发展新优势,助力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。

恒立精密,有啥特别之处?

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,该企业主要研制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关键零部件。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前,高端液压元件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,一直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“锁喉”之痛。为了实现这一产品领域的国产化替代,企业启动实施“线性驱动器项目”,该项目对滚珠丝杆及电动缸产品领域进行研发创新,将推动我国中高端线性驱动器国产化进程,突破产业发展瓶颈。

恒立精密向技术要突破,向发展要创新的实践,也是江苏向“新”提“质”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。

在徐州,当地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契机,实现“数智”蝶变,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;在无锡,通过创新赋能,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在焕发新生,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,孕育未来产业的主阵地;在苏州,当地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,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积极打造算力、信创、汽车电子、新型储能等新增长点……近年来,江苏坚持把制造业作为“看家本领”,奏响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最强音。

企业是创新最活跃的力量。近年来,江苏还特别注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,引导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,面向产业需求联合开展科研攻关、协同培养科技人才,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。同时,江苏深入推进“筑峰强链”企业培育支持计划,梯次培育壮大领航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,以更多优质企业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。

服务用“新”,人才产业双向奔赴

发展新质生产力,最终要依靠人才。

在调研中,信长星实地参观漫柏未来人才社区公寓样板间、公共活动区,了解人才社区整体规划、运营模式等情况。他强调,要精准把握青年群体所思所想、所求所盼,提供更周全、更贴心的服务,以事业吸引人、集聚人、留住人,营造海纳百川、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,打造青年创新创业向往的城市。

近年来,各类人才集聚、海外人才回流、青年硕博士高位供给的态势日趋明显。如何确保人才“引得进”“留得住”?作为制造业大市、强市的常州,就将人才服务保障、完善城市现代化治理、推动人才与城市融合发展作为全新“课题”来攻关。

2021年起,常州将人才公寓建设作为市委“一号工程”全面启动,综合运用盘活闲置资产、引入市场主体等方式,集中建设了374处、11.78万套功能齐全、服务周到的人才公寓,可满足35万人才拎包入住,成为推动自由流动人才转化为城市常住人口的重要一步。

漫柏未来人才社区是其中的一张靓丽“名片”。这个投资近2亿元的项目,将原有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,改造成3118间精装修公寓,面向无房新市民、青年人出租,成为集聚青年人才的“强磁场”,吸引青年人才到常州创新创业,让更多新市民和青年人“住有所居”。目前,社区拥有超4000名住户,住户平均年龄28岁,本科以上约占60%、硕博海归等高层次人才约占10%,青年人才在这里实现了左转学习、右转娱乐,楼上居住、楼下创业。

类似服务人才的新举措,在江苏各地普遍推行着。省会南京,除了对本科、硕士、博士等有相应的生活补贴、租房补贴、购房补贴等常规做法外,还在全市范围上线运营27家宁青驿站,为来宁求职入职的青年提供最长达14天的免费过渡性住宿,以及一系列服务与支持。一年半以来,宁青驿站已累计服务来宁求职青年超2.45万人次。

江苏各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,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,为招才引贤、聚才留才提供有力保障。人才安居,也加速各领域新项目、新成果、新平台接连落地,以人才汇聚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美好画卷跃然纸上。

新华报业·新江苏记者 周永金

编辑:周永金
来源:新江苏客户端·中国江苏网


上一篇:下一篇: